各二级团委(团总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要求,引导校(院)各民族学生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校(院)实际,举办2022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活动。
一、活动内容
(一)“民族团结石榴情”知识竞赛
1.竞赛主题
围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国家民族政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共同发展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标志性事件等知识,采用竞赛的形式,促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2.竞赛形式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采取现场或者网络在线竞赛的形式,具体形式及时间另行通知。
3.参加方式
(1)以学部(学院)为单位组队参赛。每个学部(学院)代表队由5名队员组成,各学部(学院)可自行组织学生进行预赛,于9月20之前将参赛队员名单上报校团委办公室(学生公寓25号楼107)。
(2)网络竞赛采取实名制答题,请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学部(学院)、专业班级、民族等信息。
(二)“强国有我心向党”主题征文
1.征文主题
聚焦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主线,畅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携手并肩前进,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梦想,以及个人“奋斗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的努力、成绩、思考和感想等,抒发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征文要求
参赛作品类别、题材、体裁、写作时间不限,内容健康、有较好的可读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原创文学作品均可参赛。
(1)作者保证作品原创性、合法性,严禁抄袭、主办方不承担因作品著作权纠纷引发的法律责任;
(2)入选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主办单位拥有对入选作品的使用权和编辑出版权及在媒体宣传的权利,凡参加征文活动者视为同意接受本约定;
(3)所有上交征文,统一使用带有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红色题头的稿纸,内容需为手写,建议字数不少于800字;
(4)本次征文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
3.参加方式
(1)以学部(学院)为单位组织参加。每个学部(学院)提交不少于5篇征文作品,于9月30日之前上交至校(院)团委办公室(学生公寓25号楼107);
(2)实名制征文,请在文末标明自己的姓名、学部(学院)、专业班级、民族等信息。
(三)“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团日活动
召开“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团日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持续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观念,树牢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誉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四)“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作品征集
1.作品主题
主题鲜明,构思新颖,反映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1)展现反映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共同体建设成果的事例;
(2)展现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事例;
(3)展现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事例。
2.作品形式
书法(四尺全开、四尺对开)、剪纸(40*40cm,不超过60*60cm)、摄影、硬笔书法、篆刻、折纸、国画、油画、版画、水粉、水彩、动画、插漫、海报、帆布袋设计(34cm*38cm)、伞面装饰(40cm)、扇面设计等。
(1)作者保证作品原创性、合法性,严禁抄袭、主办方不承担因作品著作权纠纷引发的法律责任;
(2)入选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主办单位拥有对入选作品的使用权和编辑出版权及在媒体宣传的权利,凡参加征文活动者视为同意接受本约定;
(3)本次作品征集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
3.参加方式
(1)以学部(学院)为单位组织参加。各学部(学院)将作品汇总后,集中于10月15日前交至校(院)团委办公室(学生公寓25号楼107);
(2)每个学部(学院)提交不少于五件作品;
(3)原作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作者姓名、专业班级、民族、联系电话。
二、参加范围
本次活动面向校(院)全体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三、组织方式
(一)本次系列活动由校(院)党委统战部、团委联合主办,以学部(学院)为单位组织参加。
(二)本次系列活动以每个单项活动为单元,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并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
(三)本次系列活动未尽事宜,以校(院)党委统战部、团委解释为准。
统战部联系人:张老师 0531-89631917
团 委联系人:崔老师 0531-89631799
附:“民族团结石榴情”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统战部 团委
2022年9月9日
“民族团结石榴情”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十二个必须”)
1.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2.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促进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4.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5.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6.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7.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8.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9.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10.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1.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民族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12.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四、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树立“五观”
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八、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五项重点任务”
1.要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2.要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3.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4.要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5.要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九、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十、五个认同
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十一、“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十二、民族团结的定位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十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总目标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十四、历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1992年,党中央召开了第一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对民族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拨乱反正,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会议还进一步加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动员各族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重要努力。
1999年,党中央召开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会议的主题就是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把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
2005年,党中央召开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此次会议上,国务院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2014年,党中央召开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此次会议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为主旨,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1年,党中央召开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百年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并对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会议主题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十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十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树立的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十七、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