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报国志 情洒科研勇担当——山东省第九、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杨合同

发布时间:2021-06-04作者:设置


杨合同,男,19665月生,山东高唐人,民盟盟员,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校(院)欧美同学会会长,民盟山东省科学院支部主委,曾任山东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山东省第九、第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

 

杨合同198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到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工作;199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1999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博士后,从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研究工作。曾任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所长、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山东省科学院外事处处长,山东省应用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兼职教授、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病生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山东省植物保护学会常务理事。

学成归来勇挑重担  科研成果回馈社会

作为山东省科学院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博士,2004年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的杨合同,一回到山东省科学院,便被任命为生物研究所所长、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科学院领导发现杨合同是个难得的人才,便把生物所的设备全部交给他管理使用,还投入490万元为他建立了实验室,购置了新设备。人、财、物都让他说了算。他当起了“三军司令”。这位“三军司令”没有让人失望,他在坚持基础研究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通过与多家企业的合作,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他带领科研人员短期内就拿到了3项技术专利。这些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开发生产出7种生物农药,使用面积累计达到1亿亩次,使农作物增产或挽回病虫害损失达几十亿元。当年就有10多项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应用,应用面积累计达到6亿亩次,增产或者挽回损失达到了600亿元以上。开发的生物农药、生物肥料产品在全国10多个厂家实现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门对此作了题为《山东科学院重用善用海归 留澳博士杨合同大展雄风》的报道,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情洒科研不舍昼夜  求真创新攻坚克难

倾情农学,从科研开始定位人生坐标。作为农学专家,杨合同研究员在科研道路上奋战的几十年里,埋头数据与实验。他认真收集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个实验,不争名利,脚踏实地,反复实践,攻破技术难题。在活体生物杀菌剂和农用抗生素领域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小麦纹枯病和蔬菜灰霉病生物防治研究,生物农药木霉菌水分散性微粒剂研究与开发,多功能生物制剂的研究及在中国农业上的应用,微生物杀菌剂及PGPR系列产品研发,利用木霉菌代谢产物研制新型农用抗生素,BTD杀螨剂的研制,植病生防木霉盾克霉功能基因克隆重组菌株构建与制剂化,微生物杀菌剂研究与产品创制,保护地果蔬灰霉病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海洋滩涂与湿地生态系统木霉菌资源收集、全息化鉴定和优良菌株筛选……近年来,他领导的实验室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开展了重要生防菌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基因注释研究,极端环境中木霉资源的发掘及鉴定,耐盐植物新品种的选育等研究工作。

头雁领军率先垂范  拓展合作硕果累累

作为科研团队负责人,杨合同始终保持科研工作者的初心,放弃海外优厚待遇与条件,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他思想活跃,勇于挑战,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不断扩展交流合作,成果显著。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南澳大利亚发展研究院、阿德莱德大学、韩国朝鲜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以及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等10多所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国内的上海交大、中国农大、云南农大、河南农大、华东理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活体微生物杀菌剂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或参与研制的木霉菌、假单胞杆菌、芽孢杆菌生物杀菌剂,圆褐固氮菌、伯克氏杆菌等多功能微生物制剂在农业部获得新农药或生物肥料登记。先后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主持完成科研项目40余项,参与完成64项,包括主持完成863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1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项目(“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农业部行业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1项,黄河三角洲岗位学者项目1项;正在参与3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坚守初心笔耕不辍 追求真理梦想花开

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杨合同目光睿智,工作严谨,具有很强的职业敏感性。他充分利用出差、考察甚至假期出游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科研工作,每到一处,他总是采集各种的病理样本、微生物样本,每次出差回来,实验室总能收到他大大小小各种包装的病害标本、土壤甚至各种废渣标本。他还十分注重知识和资料的积累,被其导师称为“不扔东西的人”,一个数据、一张纸、一本书,甚至一张叶片,也从不舍得丢弃;在承担科研项目的同时,根据多年的工作积累,完全利用休息时间,独立撰写完成专著《木霉分类与鉴定》,由中国大地出版社于2009年正式出版发行;后又牵头组织团队人员撰写了《木霉生物学》专著,于2015年出版发行;另外,还参加编写学术著作9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山东省科学院各级领导的高瞻远瞩及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在科研一线的奋战,杨合同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48篇,获得各种学术奖励30多项,其中部级(农业部、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省市级(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3项,济南市专利二等奖1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11项;2000年荣获山东省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获山东省留学回国创业奖,2009年被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同年还被东营市人民政府授予科技合作突出贡献奖,2012年被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第十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14年被东营市委、市政府批准为第三批黄河三角洲学者特聘专家。拥有国家发明专利68项(获得授权4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植物新品种认定1个。

杨合同同志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在实践中精益求精,在科研道路上奋战的几十年里,他认真收集每一个数据,做好每一个实验,写好每一篇论文,教好每一个学生,带好每一个团队,立足生产实际,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同事信赖和尊重的科研人员,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埋头科研,潜心育人,不断学习,深入探索,将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当中。十九大后,他感受到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结合自己倾心科研,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初心,写下如下诗句:

行香子·十九大后新气象新感悟

杨合同

晴朗乾坤,和气祥云。

重环保,野绿天新。

民生为大,祛病除贫。

九州同富,山藏玉,水流银。

创新驱动,崛起将真。

小康梦,聚力凝魂。

国门开放,机遇无垠。

画同心圆,核心在,初心存。

杨合同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他在如歌的岁月中情洒科研,体味求真与创新的乐趣,其乐无穷。科教融合带来了新的契机,他深知,教育、科研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他将带领他的团队和同事们,在这条路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继续发扬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披荆斩棘,扬帆远航!


返回原图
/